当前位置: 首页> 专利交易> 详情页
    待售中

    悬置支架集成模块及发动机悬置连接结构[ZH]

    专利编号: ZL202503032061

    收藏

    拟转化方式: 转让;普通许可;独占许可;排他许可;作价投资;质押融资

    交易价格:面议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法律状态:授权

    技术领域:发动机

    发布日期:2025-03-03

    发布有效期: 2025-03-03 至 2026-09-30

    专利顾问 — 伍先生

    微信咨询

    扫码微信咨询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8273488208

    专利基本信息
    >
    申请号 CN201621101703.4 公开号 CN206155135U
    申请日 2016-09-30 公开日 2017-05-10
    申请人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专利授权日期 2017-05-10
    发明人 王一俊;何志良;吴庆先;吴广权 专利权期限届满日 2026-09-30
    申请人地址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448-458号成悦大厦23楼 最新法律状态 授权
    技术领域 发动机 分类号 B60K5/12(200601)
    技术效果 节省空间 有效性 有效(授权、部分无效)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代理人 谭果林
    专利技术详情
    >
    01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置支架集成模块及发动机悬置连接结构,所述悬置支架集成模块包括悬置支架本体、发动机悬置、机油冷却装置及机油滤清装置,所述悬置支架本体内设置有机油冷却油道、机油滤清前油道及机油滤清后油道,所述发动机悬置、机油冷却装置及机油滤清装置均连接在所述悬置支架本体上。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悬置、机油冷却和滤清装置全部集成在了悬置支架本体上,实现了支撑发动机、机油冷却和机油滤清三个功能的集成,减少了零部件数量,节省布置空间,降低整体重量和成本,便于发动机的紧凑化设计。
    展开 >
    02

    专利详情

    悬置支架集成模块及发动机悬置连接结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悬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悬置支架集成模块及发动机悬置连接结构。背景技术现代发动机设计越来越紧凑,整体布置更紧密,为节省布置空间,希望数个零部件能模块化集成。通常,发动机悬置与机油冷却和滤清装置是分别独立安装的零部件,悬置支架仅仅起到与整车底盘悬置连接并支撑发动机的作用,而机油冷却和滤清装置也是分别独立安装的,没有实现功能的集成,这给发动机的紧凑设计带来了困难。例如,对于纵置型式的发动机布置,由于机油的冷却和滤清需要在进入到缸体主油道前进行,因此实现此功能的机油冷却和滤清装置一般布置在发动机的下部,而发动机悬置一般也是独立布置于发动机下部,因此布置空间进一步压缩,更加不利于发动机的紧凑设计。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发动机悬置与机油冷却和滤清装置是分别独立安装,不利于发动机的紧凑设计的缺陷,提供一种悬置支架集成模块。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悬置支架集成模块,包括悬置支架本体、发动机悬置、机油冷却装置及机油滤清装置,所述悬置支架本体内设置有机油冷却油道、机油滤清前油道及机油滤清后油道,所述发动机悬置、机油冷却装置及机油滤清装置均连接在所述悬置支架本体上,所述机油冷却装置的入油口与所述机油冷却油道的出口连接,所述机油冷却装置的出油口与所述机油滤清前油道的入口连接,所述机油滤清装置的入油口与所述机油滤清前油道的出口连接,所述机油滤清装置的出油口与所述机油滤清后油道的入口连接,所述机油滤清后油道的出口与发动机缸体上的主油道入口连接,所述机油冷却油道的入口与发动机缸体上的机油泵出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悬置支架本体上设置有连接支架、机油冷却装置安装凸台及机油滤清装置安装凸台,所述发动机悬置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架上,所述机油冷却装置连接在所述机油冷却装置安装凸台上,所述机油滤清装置连接在所述机油滤清装置安装凸台上。进一步地,所述悬置支架本体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端面及第二侧端面,所述悬置支架本体的顶面形成在所述第一侧端面及第二侧端面的顶部之间,所述连接支架设置在所述悬置支架本体顶面的一端并沿悬置支架本体的厚度方向向第一侧端面的外侧突出,所述发动机悬置竖直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架的下方,所述机油滤清装置安装凸台设置在所述悬置支架本体顶面的另一端,所述机油冷却装置安装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端面上,并位于所述机油滤清装置安装凸台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机油冷却油道的入口及机油滤清后油道的出口形成在所述第二侧端面上,所述机油冷却油道的出口及机油滤清前油道的入口形成在所述机油冷却装置安装凸台上,所述机油滤清前油道的出口及机油滤清后油道的入口形成在所述机油滤清装置安装凸台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支架、机油冷却装置安装凸台及机油滤清装置安装凸台为与所述悬置支架本体一体铸造的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机油冷却装置安装凸台为带有螺纹孔的平面结构,所述机油冷却装置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机油冷却装置安装凸台上。进一步地,所述机油滤清装置安装凸台呈碗状,所述机油滤清装置安装凸台的口部位置形成有安装平面,所述机油滤清后油道的入口形成在所述机油滤清装置安装凸台的底部中央,所述机油滤清前油道的出口形成在所述机油滤清装置安装凸台的底部并位于所述机油滤清后油道的入口周围。进一步地,所述机油滤清后油道的入口位置设置第一内螺纹孔,所述机油滤清装置的底部具有第二内螺纹孔,所述机油滤清装置的底部边缘位置与所述安装平面密封接触,所述第一内螺纹孔及第二内螺纹孔之间设置有双头螺柱,所述双头螺柱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内螺纹孔上,另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内螺纹孔上,所述双头螺柱具有沿其轴向贯通的内部通道,所述内部通道的一端与机油滤清装置的出油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油滤清后油道的入口连接,所述机油滤清前油道的出口通过所述机油滤清装置安装凸台的内部空间与所述机油滤清装置的入油口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置支架集成模块,悬置支架本体内设置有机油冷却油道、机油滤清前油道及机油滤清后油道,发动机悬置、机油冷却装置及机油滤清装置均连接在悬置支架本体上。工作时,机油被机油泵从油底壳内抽出至发动机缸体前端,并由发动机缸体前侧端面上的机油泵出口进入机油冷却油道的入口,经机油冷却油道后,由机油冷却油道的出口流入机油冷却装置,机油经机油冷却装置冷却之后,经机油滤清前油道进入机油滤清装置,经机油滤清装置过滤后,通过机油滤清后油道排出至发动机缸体前侧端面上的主油道入口,进入发动机缸体内进行润滑。可见,该悬置支架集成模块不仅能够通过发动机悬置起到与副车架连接并支撑发动机的作用,而且能够通过机油冷却装置及机油滤清装置分别对机油进行冷却和过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悬置、机油冷却和滤清装置全部集成在了悬置支架本体上,实现了支撑发动机、机油冷却和机油滤清三个功能的集成,减少了零部件数量,节省布置空间,降低整体重量和成本,便于发动机的紧凑化设计。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悬置连接结构,包括发动机缸体、副车架及上述的悬置支架集成模块,所述悬置支架集成模块中的发动机悬置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副车架上,所述悬置支架集成模块的悬置支架本体连接在所述发动机缸体的前侧端面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悬置支架集成模块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悬置支架模块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悬置连接结构的立体图。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悬置支架本体;11、机油冷却油道;111、机油冷却油道的入口;112、机油冷却油道的出口;12、机油滤清前油道;121、机油滤清前油道的入口;122、机油滤清前油道的出口;13、机油滤清后油道;131、机油滤清后油道的入口;132、机油滤清后油道的出口;14、连接支架;15、机油冷却装置安装凸台;16、机油滤清装置安装凸台;161、安装平面;17、第一侧端面;18、第二侧端面;2、发动机悬置;3、机油冷却装置;4、机油滤清装置;5、双头螺柱;51、内部通道。10、发动机缸体;20、副车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悬置支架集成模块,包括悬置支架本体1、发动机悬置2、机油冷却装置3及机油滤清装置4,所述悬置支架本体1内设置有机油冷却油道11、机油滤清前油道12及机油滤清后油道13。机油冷却油道11、机油滤清前油道12及机油滤清后油道13设置在悬置支架本体1内部,因而,在图2中,机油冷却油道11、机油滤清前油道12及机油滤清后油道13均用虚线表示。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机油冷却装置4的入油口与所述机油冷却油道11的出口112连接,所述机油冷却装置3的出油口与所述机油滤清前油道12的入口121连接,所述机油滤清装置4的入油口与所述机油滤清前油道12的出口122连接,所述机油滤清装置4的出油口与所述机油滤清后油道13的入口131连接,所述机油滤清后油道13的出口132与发动机缸体上的主油道入口连接,所述机油冷却油道11的入口111与发动机缸体上的机油泵出口连接。机油被机油泵从油底壳内抽出至发动机缸体前端,并由发动机缸体前侧端面上的机油泵出口进入该悬置支架集成模块(机油冷却油道的入口)。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油冷却油道11、机油滤清前油道12及机油滤清后油道13的截面为圆形。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方形、椭圆形等其它形状。如图1所示,所述悬置支架本体1上设置有连接支架14、机油冷却装置安装凸台15及机油滤清装置安装凸台16,所述发动机悬置2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架14上,所述机油冷却装置3连接在所述机油冷却装置安装凸台15上,所述机油滤清装置4连接在所述机油滤清装置安装凸台16上。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悬置支架本体1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端面17及第二侧端面18,所述悬置支架本体1的顶面形成在所述第一侧端面17及第二侧端面18的顶部之间,所述连接支架14设置在所述悬置支架本体1顶面的一端并沿悬置支架本体1的厚度方向向第一侧端面17的外侧突出,所述发动机悬置2通过螺栓竖直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架14的下方,所述机油滤清装置安装凸台16设置在所述悬置支架本体1顶面的另一端,所述机油冷却装置安装凸台15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端面17上,并位于所述机油滤清装置安装凸台16的下方。如图1所示,所述机油冷却油道11的入口111及机油滤清后油道13的出口132形成在所述第二侧端面18上。如图2所示,所述机油冷却油道11的出口112及机油滤清前油道12的入口121形成在所述机油冷却装置安装凸台15上,所述机油滤清前油道12的出口122及机油滤清后油道13的入口131形成在所述机油滤清装置安装凸台16上。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架14、机油冷却装置安装凸台15及机油滤清装置安装凸台16为与所述悬置支架本体1一体铸造的结构。即,通过悬置支架本体1为一体成型的高压铸造结构。这样,能够降低悬置支架本体1的成型难度,有利于机加工,并能够降低置支架本体1重量。如图2所示,所述机油冷却装置安装凸台15为带有螺纹孔的平面结构,所述机油冷却装置3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机油冷却装置安装凸台15上。如图2所示,所述机油滤清装置安装凸台16呈碗状,所述机油滤清装置安装凸台16的口部位置形成有安装平面161,所述机油滤清后油道13的入口131形成在所述机油滤清装置安装凸台16的底部中央,所述机油滤清前油道12的出口22形成在所述机油滤清装置安装凸台16的底部并位于所述机油滤清后油道的入口131周围。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油滤清后油道13的入口131位置设置第一内螺纹孔(图中未示出),所述机油滤清装置4的底部具有第二内螺纹孔(图中未示出),所述机油滤清装置4的底部边缘位置与所述安装平面161通过O型密封圏密封接触,所述第一内螺纹孔及第二内螺纹孔之间设置有双头螺柱5,所述双头螺柱5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内螺纹孔上,另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内螺纹孔上,所述双头螺柱5具有沿其轴向贯通的内部通道51,所述内部通道51的一端与机油滤清装置4的出油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油滤清后油道13的入口131连接,所述机油滤清前油道12的出口122通过所述机油滤清装置安装凸台16的内部空间与所述机油滤清装置4的入油口连接。因而,通过具有内部通道51 的双头螺柱5一方面实现了将机油滤清装置4安装在机油滤清装置安装凸台16上,另一方面,将机油滤清装置4的出油口与机油滤清后油道13的入口131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悬置支架集成模块,悬置支架本体内设置有机油冷却油道、机油滤清前油道及机油滤清后油道,发动机悬置、冷却装置及机油滤清装置均连接在悬置支架本体上。工作时,机油被机油泵从油底壳内抽出至发动机缸体前端,并由发动机缸体前侧端面上的机油泵出口进入机油冷却油道的入口,经机油冷却油道后,由机油冷却油道的出口流入冷却装置,机油经冷却装置冷却之后,经机油滤清前油道进入机油滤清装置,经机油滤清装置过滤后,通过机油滤清后油道排出至发动机缸体前侧端面上的主油道入口,进入发动机缸体内进行润滑。可见,该悬置支架集成模块不仅能够通过发动机悬置起到与副车架连接并支撑发动机的作用,而且能够通过冷却装置及机油滤清装置分别对机油进行冷却和过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悬置、机油冷却和滤清装置全部集成在了悬置支架本体上,实现了支撑发动机、机油冷却和机油滤清三个功能的集成,减少了零部件数量,节省布置空间,降低整体重量和成本,便于发动机的紧凑化设计。另外,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悬置连接结构,包括发动机缸体10、副车架20及上述的悬置支架集成模块,所述悬置支架集成模块中的悬置下端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副车架20上,所述悬置支架集成模块的悬置支架本体1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发动机缸体10的前侧端面上。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展开 >
    说明书附图
    >
    交易服务流程
    >

    挑选中意的板块

    ----

    客服确认选择专利的交易信息和价格并支付相应款项

    办理转让材料

    ----

    协助双方准备相应的材料

    签订协议

    ----

    协助卖家签订协议

    办理备案手续

    ----

    买卖双方达成一致后

    交易完成

    ----

    交易完成可投入使用

    过户资料 & 安全保障 & 承诺信息
    >

    过户资料

    买卖双方需提供的资料
    公司 个人
    买家 企业营业执照
    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
    身份证
    卖家 企业营业执照
    专利证书原件
    身份证
    专利证书原件
    网站提供 过户后您将获得
    专利代理委托书
    专利权转让协议
    办理文件副本请求书
    发明人变更声明
    专利证书
    手续合格通知书
    专利登记薄副本

    安全保障

    承诺信息

    我方拟转让所持标的项目,通过中国汽车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公开披露项目信息和组织交易活动,依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原则作如下承诺:

    1、本次项目交易是我方真实意思表示,项目标的权属清晰,除已披露的事项外,我方对该项目拥有完全的处置权且不存在法律法规禁止或限制交易的情形;
    2、本项目标的中所涉及的处置行为已履行了相应程序,经过有效的内部决策,并获得相应批准;交易标的涉及共有或交易标的上设置有他项权利,已获得相关权利 人同意的有效文件。
    3、我方所提交的信息发布申请及相关材料真实、完整、准确、合法、有效,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我方同意平台按上述材料内容发布披露信息, 并对披露内容和上述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合法性、有效性承担法律责任;
    4、我方在交易过程中自愿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平台相关交易规则及规定,恪守信息发布公告约定,按照相关要求履行我方义务;
    5、我方已认真考虑本次项目交易行为可能导致的企业经营、行业、市场、政策以及其他不可预计的各项风险因素,愿意自行承担可能存在的一切交易风险;
    6、我方在平台所组织交易期间将不通过其他渠道对标的项目进行交易;
    7、我方将按照平台收费办法及相关交易文件的约定及时、足额支付相关费用,不因与受让方争议或合同解除、终止等原因拒绝、拖延、减少交纳或主张退还相关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