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利交易> 详情页
    待售中

    一种基于车辆的投屏窗口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ZH]

    专利编号: ZL202503040858

    收藏

    拟转化方式: 转让;普通许可;独占许可;排他许可;作价投资;质押融资

    交易价格:面议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法律状态:实审

    技术领域:智能网联汽车

    发布日期:2025-03-04

    发布有效期: 2025-03-04 至 2044-04-01

    专利顾问 — 伍先生

    微信咨询

    扫码微信咨询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8273488208

    专利基本信息
    >
    申请号 CN202410387581.2 公开号 CN118444806A
    申请日 2024-04-01 公开日 2024-08-06
    申请人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专利授权日期 0001-01-01
    发明人 张秀妮;王济普 专利权期限届满日 2044-04-01
    申请人地址 400023 重庆市江北区建新东路260号 最新法律状态 实审
    技术领域 智能网联汽车 分类号 G06F3/0481
    技术效果 高效率 有效性 审中(公开、实审)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代理人 李博洋
    专利技术详情
    >
    01

    专利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辆的投屏窗口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若终端与车辆的车机系统处于连接状态,则获取目标用户基于终端触发的投屏请求,其中,投屏请求携带投屏方式以及终端当前请求显示的投屏内容;基于投屏方式确定终端当前进行投屏的目标屏幕,并将投屏内容映射至目标屏幕的投屏窗口;获取车辆所处的当前车辆场景,并确定目标用户在当前车辆场景下的投屏习惯;按照投屏习惯对应的第一形态将投屏窗口显示于目标屏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终端投屏与车机结合场景单一,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问题。
    展开 >
    02

    专利详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机交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车辆的投屏窗口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车载娱乐和信息系统在车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当车机系统生态不够丰富或服务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用户更倾向于使用终端来满足相关需求。针对终端投屏与车机的结合,现有技术主要集中在投屏的基础协议模型或单纯的页面覆盖上,未能提供丰富的功能和灵活的操作方式。 现有技术方法提供了丰富的功能,但操作方式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仅是在车机屏幕上叠加UI图层,实现上下层覆盖,用户体验仍有待提升,终端投屏与车机结合场景存在生态不够丰富、服务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以及操作方式不够灵活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辆的投屏窗口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终端投屏与车机结合场景单一,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辆的投屏窗口显示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车辆的车机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若终端与车辆的车机系统处于连接状态,则获取目标用户基于所述终端触发的投屏请求,其中,所述投屏请求携带投屏方式以及所述终端当前请求显示的投屏内容; 基于所述投屏方式确定所述终端当前进行投屏的目标屏幕,并将所述投屏内容映射至所述目标屏幕的投屏窗口; 获取所述车辆所处的当前车辆场景,并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当前车辆场景下的投屏习惯; 按照所述投屏习惯对应的第一形态将所述投屏窗口显示于所述目标屏幕。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投屏方式确定所述终端当前进行投屏的目标屏幕,包括: 若所述投屏方式为第一方式,则获取所述终端传输的第一屏幕标识,并将所述第一屏幕标识对应的屏幕确定为所述目标屏幕; 若所述投屏方式为第二方式,则将所述车机系统关联的所有屏幕确定为所述目标屏幕; 若所述投屏方式为第三方式,则获取所述终端传输的第二屏幕标识以及所述车机系统当前用于投屏的候选屏幕,利用所述第二屏幕标识对应的屏幕替换所述候选屏幕,并将所述第二屏幕标识对应的屏幕确定为所述目标屏幕。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当前车辆场景下的投屏习惯,包括: 获取历史车辆场景集合,其中,所述历史车辆场景集合包括多个历史车辆场景以及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历史车辆场景下的历史投屏习惯; 从所述历史车辆场景集合中获取所述车辆场景相匹配的目标车辆场景,以及所述目标车辆场景对应的目标投屏习惯; 若存在多个所述目标投屏习惯,则对所述目标投屏习惯进行优先级排列,将优先级最高的目标投屏习惯作为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当前车辆场景下的投屏习惯。 进一步的,在终端与车辆的车机系统处于连接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目标用户针对于所述投屏窗口的切换需求; 获取所述切换需求所指示的形态,并基于所述目标屏幕将所述投屏窗口由所述第一形态切换为所述切换需求所指示的形态。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所述目标用户针对于所述投屏窗口的切换需求,包括: 检测所述目标用户作用于所述目标屏幕的点击操作; 响应所述点击操作,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基于所述目标屏幕所点击的目标虚拟按钮,并将所述目标虚拟按钮对应的第二形态,其中,所述目标虚拟按钮为所述投屏窗口关联的多个虚拟按钮中的任意一个; 基于所述目标虚拟按钮对应的第二形态生成所述切换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屏幕将所述投屏窗口由所述第一形态切换为所述切换需求所指示的形态,包括: 若所述切换需求所包含的第二形态为最小化显示,则在所述目标屏幕上将所述投屏窗口由第一形态切换为悬浮球形态,并将所述悬浮球形态的投屏窗口显示于所述目标屏幕的预设显示范围; 若所述切换需求所包含的第二形态为最大化显示,则获取所述目标屏幕的界面尺寸参数,并按照所述界面尺寸参数将所述投屏窗口显示于所述目标屏幕。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所述目标用户针对于所述投屏窗口的切换需求,包括: 监测所述终端的屏幕状态; 当所述屏幕状态为熄屏状态时,触发所述投屏窗口的锁定指令; 根据所述锁定指令确定对应的第三形态,并基于所述第三形态生成所述切换需求。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辆的投屏窗口显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若终端与车辆的车机系统处于连接状态,则获取目标用户基于所述终端触发的投屏请求,其中,所述投屏请求携带投屏方式以及所述终端当前请求显示的投屏内容;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投屏方式确定所述终端当前进行投屏的目标屏幕,并将所述投屏内容映射至所述目标屏幕的投屏窗口;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车辆所处的当前车辆场景,并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当前车辆场景下的投屏习惯; 显示模块,用于按照所述投屏习惯对应的第一形态将所述投屏窗口显示于所述目标屏幕。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和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处理器通过执行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对应的任一实施方式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对应的任一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当终端与车辆的车机系统连接时,允许目标用户通过终端触发投屏请求。用户能够将其移动设备上的内容(如导航、音乐、视频等)投射到车机屏幕上,从而在驾驶或乘坐车辆时享受更加便捷和丰富的娱乐或信息服务。投屏请求携带了投屏方式以及终端当前请求显示的投屏内容,这为用户提供了灵活性和个性化的选择。步骤S11是整个投屏窗口显示方法的起始步骤,为后续步骤(如确定投屏目标屏幕、映射投屏内容、考虑用户习惯和场景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投屏方式确定终端当前进行投屏的目标屏幕,允许系统支持多屏幕投屏功能,实现了车辆内部多个屏幕同时或分别显示来自终端的内容,满足了现代车辆多屏互动的需求。根据投屏方式的不同,可以灵活地将内容映射到指定的屏幕上,为用户提供了多种投屏选项,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在投屏请求中携带的屏幕标识信息确保能够精确地定位到目标屏幕,避免了投屏过程中的误操作和混淆。通过明确的目标屏幕选择和投屏内容映射,可以高效地管理和分配资源,仅将必要的内容传输到目标屏幕,减少了不必要的数据传输和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获取车辆所处的当前车辆场景,并结合目标用户在该场景下的投屏习惯,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投屏体验,自动调整投屏窗口的显示方式、内容布局等,以符合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偏好和需求。利用车辆周围的摄像头采集环境图像,并结合驾驶参数,能够准确地判定车辆所处的场景。智能场景识别能力能够实时响应车辆周围环境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贴切的投屏服务。通过获取历史车辆场景集合和用户在这些场景下的历史投屏习惯,能够学习和记忆用户的偏好。这使得再次遇到相似场景时,自动应用之前的学习结果,提供更加符合用户期望的投屏体验。当存在多个目标投屏习惯时,通过对这些习惯进行优先级排列,能够选择出最符合当前场景和用户需求的投屏习惯。优先级管理机制确保了投屏过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将投屏窗口以用户习惯的形态显示,实现了自动应用用户习惯的设置,提供了更贴合用户个人使用习惯的体验。自动按照用户的投屏习惯显示投屏窗口,减少了用户调整窗口的动作,从而提高了用户在车载系统上进行操作的效率。保持投屏窗口形态的一致性有助于用户在不同场景下都能获得熟悉且稳定的操作体验,增强了用户对车载系统的信赖和满意度。投屏窗口以用户习惯的形态显示,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界面变化对用户造成的视觉和操作干扰,让用户能更加专注于当前的车载任务或娱乐内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基于车辆的投屏窗口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终端与车机端数据传输流程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另一基于车辆的投屏窗口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投屏窗口形态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车辆的投屏窗口显示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辆的投屏窗口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辆的投屏窗口显示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车辆的投屏窗口显示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若终端与车辆的车机系统处于连接状态,则获取目标用户基于终端触发的投屏请求,其中,投屏请求携带投屏方式以及终端当前请求显示的投屏内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与车辆的车机系统处于连接状态的过程,如图2所示,主要目的是实现终端内容在车机屏幕上的投射,并提供丰富的功能和灵活的操作方式。具体实现过程包括:终端可以与车辆的车机系统通过WiFi P2P(Peer-to-Peer,点对点WiFi技术)建立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允许终端和车机之间直接传输数据,而不需要经过外部服务器。在终端与车辆的车机系统建立连接之后,系统能够获取到目标用户基于终端触发的投屏请求。当用户期望将终端内容投屏至车辆的车机屏幕上时,会发出一个投屏请求,车机系统通过投屏请求可以接收并显示来自终端的投屏内容。此外,终端与车机系统的连接状态可以由用户发起或自动建立。例如,用户可以在终端通过相应的应用或操作发起投屏请求,或者当终端与车机系统靠近时自动建立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投屏请求携带着投屏方式以及终端当前请求显示的投屏内容,其中,投屏方式可以为:第一方式,主动选择投屏屏幕,即当车内检测到有多个屏幕时,用户在使用终端投屏功能时,可以主动选择想要投屏到哪一块屏幕,这意味着用户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选择权,可以根据需要或场景来决定内容展示的位置;第二方式,多屏同看,即终端投屏窗口可以在多个屏幕上同时镜像展示。这意味着不同的乘客可以在不同的屏幕上观看相同的内容,营造出一种共同娱乐的氛围;第三方式,三指滑动,即当在某个屏幕上打开终端窗口时,用户可以使用三指滑动的手势操作,将内容快速投屏到相应屏幕。这是一种便捷的屏幕间内容转移方式,增强了多屏互动的体验。投屏内容为终端期望车机系统显示的内容,可以包括用户想要在车机屏幕上展示的各种媒体内容,如视频、音乐、图片或者应用程序的界面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与车辆的车机系统处于连接状态之后,包括以下步骤A1-A3: 步骤A1,检测终端是否支持通讯协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讯协议可以为HID协议,HID协议是一种标准化的通信协议,用于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检测车机系统是否支持HID协议的目的是确定是否可以直接建立反控关系。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发送一个探测包或查询命令,询问车机系统是否支持HID协议。车机系统会根据自身的配置和功能响应这个请求,如果支持HID协议,则可以继续建立反控关系。 步骤A2,若终端支持通讯协议,则直接与终端建立反控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旦确认终端支持通讯协议(HID协议),系统与终端确认建立反控连接。此过程可以涉及数据交换和握手协议,以确保双方能够正确地识别和通信。反控连接建立后,车机系统就可以对终端进行反向控制,通过发送控制指令可以实现对终端的操作控制。控制指令可以为各种不同的操作,如打开应用、滑动屏幕、点击按钮等。终端接收到这些指令后,会执行相应的操作,从而实现反向控制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与终端建立反控关系之后,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A21-A23: 步骤A21,检测用户作用于投屏窗口的操作命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检测用户作用于投屏窗口的操作命令,首先需要能够捕获到用户的操作行为,可以通过窗口事件监听机制来实现,当用户在投屏窗口上进行操作时,相应的操作事件会被触发并被系统捕获。捕获到用户操作事件后,系统需要对这些事件进行解析,以识别出用户的意图和对应的操作命令,可以根据不同的事件类型和应用逻辑,对捕获到的操作进行分类和解析,从而将其转化为系统可识别的命令。发送解析出的操作命令至相应的处理模块,根据命令的内容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如果用户在投屏窗口上进行了点击操作,系统会解析出点击的位置和目标,然后根据解析结果执行相应的点击事件处理逻辑。 步骤A22,将操作命令发送至终端,其中,终端用于执行操作命令,生成反馈信息,并发送反馈信息至目标车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接收到操作命令后,会根据命令的内容执行相应的操作。这可能包括打开应用、滑动屏幕、点击按钮等。终端会根据用户的操作意图和系统逻辑执行相应的操作。在终端执行操作命令后,通常会产生一些反馈信息,如操作结果、状态变化等。这些反馈信息会被收集并格式化,发送回至车辆的车机系统。 步骤A23,接收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以及预设策略对操作命令进行调整,并发送调整后的操作指令至终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的车机系统通过预设的通讯接口接收来自终端的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可以包含操作结果、状态变化等相关信息,对接收到的反馈信息进行解析,提取出关键的状态信息和操作结果。关键信息将被用于判断操作命令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系统根据预设的策略对解析后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预设策略可以包括用户体验优化、错误处理、行为预测等。根据不同的策略,系统会对操作命令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基于反馈信息和预设策略,系统对操作命令进行必要的调整。比如更改命令的执行顺序、增加额外的操作步骤或修改命令参数等。调整后的操作指令被重新格式化,并通过通讯协议发送至终端。终端接收到指令后,会根据新的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这一过程确保了终端的操作与车机系统之间的协调和同步。 步骤A3,若终端不支持通讯协议,则发送提醒信息至终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终端不支持通讯协议(HID协议),即终端设备无法直接与车辆的车机系统建立反控关系,无法直接实现反向控制,系统会自动向终端发送一条提醒信息至终端,其中,提醒信息可以包括有关终端不支持通讯协议的说明,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或建议。例如,提示用户在终端打开辅助功能(无障碍服务),并针对指定的应用APK打开相应的辅助功能。提醒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送至终端,如弹窗提示、消息通知或语音提示等。除了发送提醒信息外,系统还可以进一步提供用户引导,如引导用户在终端的设置功能选项里进行必要的配置。用户按照引导操作后,可以成功建立反向控制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当终端与车辆的车机系统连接时,允许目标用户通过终端触发投屏请求。用户能够将其移动设备上的内容(如导航、音乐、视频等)投射到车机屏幕上,从而在驾驶或乘坐车辆时享受更加便捷和丰富的娱乐或信息服务。投屏请求携带了投屏方式以及终端当前请求显示的投屏内容,这为用户提供了灵活性和个性化的选择。步骤S11是整个投屏窗口显示方法的起始步骤,为后续步骤(如确定投屏目标屏幕、映射投屏内容、考虑用户习惯和场景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步骤S12,基于投屏方式确定终端当前进行投屏的目标屏幕,并将投屏内容映射至目标屏幕的投屏窗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这一步骤的核心是根据用户选择的投屏方式来确定目标屏幕,并将投屏内容正确地映射到该屏幕的投屏窗口上。映射到投屏窗口上包括三种不同的投屏方式,分别是第一方式、第二方式和第三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投屏方式确定终端当前进行投屏的目标屏幕,包括以下步骤B1-B3: 步骤B1,若投屏方式为第一方式,则获取终端传输的第一屏幕标识,并将第一屏幕标识对应的屏幕确定为目标屏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车载多屏幕环境中,当检测到车内存在多个屏幕时,允许用户主动选择将移动设备的投屏内容发送至哪一块屏幕。这种选择投屏的方式也被称为 " 指定屏幕的投屏方式 " 或简称为 " 第一方式 " ,即用户明确指定一个屏幕作为投屏的目标。在这种投屏方式下,用户通过终端或车载系统的界面,选择希望投屏的具体屏幕。接收到用户的这一选择后,会将其识别为 " 第一方式 " 的投屏请求,并进一步处理以实现投屏。第一屏幕标识是一个特定的标识符,用于唯一地标识车内的某一块屏幕。这个标识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只要其能够确保在多个屏幕中唯一地指向用户所选择的那一块。比如,车内有三块屏幕,可以预设它们分别为 " Screen_1 " 、 " Screen_2 " 和 " Screen_3 " 。当用户选择 " Screen_2 " 作为投屏目标时, " Screen_2 " 就是第一屏幕标识。或,若屏幕的位置是固定的,如 " 前排中控屏 " 、 " 后排左侧娱乐屏 " 等,这些描述也可以作为第一屏幕标识。用户选择 " 前排中控屏 " 进行投屏时,就会识别这个描述作为标识。 步骤B2,若投屏方式为第二方式,则将车机系统关联的所有屏幕确定为目标屏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车载多屏幕环境中,同时将投屏内容发送至车机系统关联的所有屏幕。这种方式被称为 " 全部屏幕的投屏方式 " 或简称为 " 第二方式 " 。当用户选择第二方式进行投屏时,系统不会要求用户指定具体的投屏目标屏幕。相反,系统会自动将车机系统关联的所有屏幕都确定为目标屏幕。这意味着,无论车内有多少块屏幕,每一块屏幕都会同时显示来自终端的投屏内容。这种投屏方式特别适用于需要全屏展示或多人共享内容的场景。例如,在车内进行多人会议或观看视频时,通过将内容同时投屏到所有屏幕,可以确保每位乘客都能清晰地看到所需的信息。 步骤B3,若投屏方式为第三方式,则获取终端传输的第二屏幕标识以及车机系统当前用于投屏的候选屏幕,利用第二屏幕标识对应的屏幕替换候选屏幕,并将第二屏幕标识对应的屏幕确定为目标屏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车载多屏幕系统中,提供了 " 屏幕切换的投屏方式 " ,即第三方式。这种方式允许用户在投屏进行中时,将投屏内容从一个屏幕切换到另一个屏幕。当用户选择第三方式进行投屏时,会执行一系列操作来实现屏幕的切换。具体来说,首先获取终端(如终端)传输的第二屏幕标识,这个标识代表了用户希望切换到的目标屏幕。同时,还会获取车机系统当前用于投屏的候选屏幕信息,这些候选屏幕是系统中可以进行投屏操作的屏幕。接下来,利用第二屏幕标识对应的屏幕来替换当前的候选屏幕。这意味着,原本投屏到候选屏幕的内容现在将被切换到第二屏幕标识对应的屏幕上。最后,将第二屏幕标识对应的屏幕确定为新的投屏目标屏幕,并确保投屏内容正确显示在新的目标屏幕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特定的手势(如三指滑动)或车载系统的界面来选择切换投屏的目标屏幕。当用户执行这些操作时,系统会识别为第三方式的投屏请求,并开始执行屏幕切换的流程。例如,若用户当前正在将终端内容投屏到前排中控屏上,但突然希望将投屏内容切换到后排娱乐屏上,他们可以通过执行三指滑动手势或在车载系统界面上选择切换目标屏幕。系统会接收到这个请求,并根据第二屏幕标识将投屏内容从前排中控屏切换到后排娱乐屏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式、第二方式以及第三方式的区别为:第一方式要求用户在投屏开始前就明确指定目标屏幕;第二方式则是将投屏内容发送到所有关联的屏幕;而第三方式允许用户在投屏过程中动态切换目标屏幕,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投屏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投屏方式确定终端当前进行投屏的目标屏幕,允许系统支持多屏幕投屏功能,实现了车辆内部多个屏幕同时或分别显示来自终端的内容,满足了现代车辆多屏互动的需求。根据投屏方式的不同,可以灵活地将内容映射到指定的屏幕上,为用户提供了多种投屏选项,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在投屏请求中携带的屏幕标识信息确保能够精确地定位到目标屏幕,避免了投屏过程中的误操作和混淆。通过明确的目标屏幕选择和投屏内容映射,可以高效地管理和分配资源,仅将必要的内容传输到目标屏幕,减少了不必要的数据传输和处理。 步骤S13,获取车辆所处的当前车辆场景,并确定目标用户在当前车辆场景下的投屏习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系统需要准确地判断车辆所处的场景,并根据这个场景来确定用户可能的投屏习惯。系统首先通过车辆周围的摄像头采集车辆环境图像。其中,车辆环境图像可以包含:道路状况、交通标志、周围车辆和行人等。系统会对这些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识别出车辆周围的环境特征。同时,系统还会结合车辆的驾驶参数,如车速、转向角度、加速度等,来进一步确定车辆的行驶状态和场景。例如,当车辆停止并挂入P档时,系统可以判断车辆处于停车状态;当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系统可以判断车辆处于高速行驶状态。在确定了车辆场景后,系统需要进一步确定目标用户在当前场景下的投屏习惯。这需要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投屏数据来实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目标用户在当前车辆场景下的投屏习惯,包括步骤C1-C3: 步骤C1,获取历史车辆场景集合,其中,历史车辆场景集合包括多个历史车辆场景以及目标用户在每个历史车辆场景下的历史投屏习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历史车辆场景指的是在过去的时间内,车辆所处的各种环境和状态。这些场景可以通过车辆的行驶数据、传感器数据以及用户的行为数据等多种方式进行记录和识别。每个历史车辆场景都可能与用户的某种投屏习惯相关联。投屏习惯指的是用户在不同车辆场景下倾向于采取的投屏方式和投屏形态。这些习惯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投屏数据来获得。投屏方式包括第一方式(指定屏幕投屏)、第二方式(全部屏幕投屏)和第三方式(屏幕切换投屏)。用户在不同场景下可能会选择不同的投屏方式以满足需求。另外,历史投屏习惯还可以包括投屏形态,其中,投屏形态指的是投屏内容在屏幕上的展示形式。投屏形态可以包括悬浮窗、默认窗口和全屏窗口。悬浮窗通常较小且可移动,适合在需要保持对车辆环境关注的情况下使用;默认窗口大小适中,适合大多数日常使用场景;全屏窗口则占据整个屏幕,提供最佳的观看体验,适合在停车休息等不需要太多关注车辆环境的情况下使用。 作为一个示例,当用户在服务区停车休息时,用户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终端投屏来观看视频或进行其他娱乐活动。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的投屏习惯会偏向选择以第二方式投屏,即将内容投屏到车内的所有屏幕上,以便乘客也能共享观看体验。投屏形态可能更倾向于全屏窗口,以提供最佳的观看效果。当用户在服务区内的道路上行驶时,用户可能需要保持对车辆和周围环境的关注。此时,用户的投屏习惯会偏向选择以第一方式指定后排屏幕进行投屏,这样前排驾驶员可以专注于驾驶,而乘客则可以在后排屏幕上观看内容。投屏形态可能是默认窗口或悬浮窗,以避免干扰驾驶员的视线和注意力。在城市道路上行驶时,由于交通状况复杂多变,用户可能需要更加频繁地查看导航信息或接收终端通知。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的投屏习惯会偏向选择以第三方式进行投屏,即根据需要动态切换投屏的目标屏幕。投屏形态可能是小窗口或悬浮窗,以便用户可以轻松地查看终端内容,同时不影响对车辆的控制和观察。 步骤C2,从历史车辆场景集合中获取车辆场景相匹配的目标车辆场景,以及目标车辆场景对应的目标投屏习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获取当前车辆的实时场景信息,包括车辆的位置、速度、行驶状态(如停车、行驶中、转弯等)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如天气、道路类型等)。其次,将这些实时信息与历史车辆场景集合中的记录进行比对,以找到最相似的历史车辆场景。这一过程可能涉及复杂算法和数据分析技术,以确保匹配的准确性和效率。一旦找到了与当前车辆场景相匹配的历史车辆场景(即目标车辆场景),进一步提取出该场景下用户的投屏习惯。投屏习惯可以包括用户倾向于使用的投屏方式(如第一方式、第二方式或第三方式)以及投屏形态(如悬浮窗、默认窗口或全屏窗口)。这些习惯信息是基于用户在过去类似场景下的行为数据得出的。 步骤C3,若存在多个目标投屏习惯,则对目标投屏习惯进行优先级排列,将优先级最高的目标投屏习惯作为目标用户在当前车辆场景下的投屏习惯。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了与当前车辆场景相匹配的目标车辆场景后,可以存在多个与当前场景相关联的目标投屏习惯。因为用户在不同时间或不同情境下,即使在相似的车辆场景中,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投屏行为。因此,需要对多个目标投屏习惯进行优先级排列,并选出最符合当前情境的那一个。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收集所有与当前车辆场景相匹配的目标投屏习惯,目标投屏习惯可以包括不同的投屏方式(如全屏、小窗、分屏等)和投屏形态(如视频、音乐、导航等)。接下来,分析目标投屏习惯的使用频率和时效性。其中,使用频率高的习惯表明用户更偏好的投屏方式,而时效性则考虑了习惯的新旧程度,近期形成的习惯更能反映用户当前的偏好。另外,还可能检查用户是否有个性化设置或偏好,以及车辆当前所处的环境因素,如光线条件、车辆内部的其他活动(如乘客的存在和他们的活动)、外部交通状况等。综合以上所有因素,为每个目标投屏习惯分配一个优先级评分。评分可能基于复杂的算法,该算法结合了习惯的使用频率、时效性、用户个性化设置以及环境因素等多个维度。最后,选择优先级评分最高的目标投屏习惯作为用户在当前车辆场景下的投屏习惯。这个选择旨在最大化满足用户的期望和需求,同时确保投屏内容与当前环境的高度匹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获取车辆所处的当前车辆场景,并结合目标用户在该场景下的投屏习惯,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投屏体验,自动调整投屏窗口的显示方式、内容布局等,以符合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偏好和需求。利用车辆周围的摄像头采集环境图像,并结合驾驶参数,能够准确地判定车辆所处的场景。智能场景识别能力能够实时响应车辆周围环境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贴切的投屏服务。通过获取历史车辆场景集合和用户在这些场景下的历史投屏习惯,能够学习和记忆用户的偏好。这使得再次遇到相似场景时,自动应用之前的学习结果,提供更加符合用户期望的投屏体验。当存在多个目标投屏习惯时,通过对这些习惯进行优先级排列,能够选择出最符合当前场景和用户需求的投屏习惯。优先级管理机制确保了投屏过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步骤S14,按照投屏习惯对应的第一形态将投屏窗口显示于目标屏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步骤S13中确定的用户投屏习惯确定投屏窗口应该采用的第一形态。其中,第一形态可以包括全屏窗口、默认窗口、悬浮窗等形式。在确定第一形态后,选择投屏窗口应该显示的目标屏幕。这同样取决于用户的投屏习惯和当前车辆场景。例如,在服务区行驶时,用户可能倾向于将投屏窗口显示在后排屏幕上;而在城市道路行驶时,用户可能更倾向于将投屏窗口显示在仪表盘上或中控屏幕上。一旦确定了投屏形态和目标屏幕,开始渲染投屏窗口。渲染过程可能涉及对窗口大小、位置、透明度等属性的调整,以确保投屏窗口能够以最佳形态显示在目标屏幕上。渲染完成后,将投屏窗口显示在目标屏幕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将投屏窗口以用户习惯的形态显示,实现了自动应用用户习惯的设置,提供了更贴合用户个人使用习惯的体验。自动按照用户的投屏习惯显示投屏窗口,减少了用户调整窗口的动作,从而提高了用户在车载系统上进行操作的效率。保持投屏窗口形态的一致性有助于用户在不同场景下都能获得熟悉且稳定的操作体验,增强了用户对车载系统的信赖和满意度。投屏窗口以用户习惯的形态显示,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界面变化对用户造成的视觉和操作干扰,让用户能更加专注于当前的车载任务或娱乐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了解目标用户的投屏习惯,系统可以根据其喜好和需求进行定制化的投屏展示,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用户体验。例如,如果目标用户喜欢在驾驶过程中观看风景视频,系统可以自动将投屏窗口调整为适合观看视频的大小和位置。其次,根据车辆场景的不同,投屏习惯也会有所差异。例如,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目标用户可能更喜欢将投屏窗口显示在车辆前方的仪表盘上,以便更好地观察路况。而在城市道路上行驶时,目标用户可能更喜欢将投屏窗口显示在中控屏幕上,以便更方便地操作导航等应用。通过关联投屏习惯和车辆场景,可以自动调整投屏窗口的位置和大小,提高驾驶安全性,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再者,不同的车辆场景下,目标用户可能需要关注的信息也不同。例如,在堵车时,目标用户可能更关心实时交通信息;而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目标用户可能更关心导航信息。通过关联投屏习惯和车辆场景,系统可以根据目标用户的需求自动切换投屏内容,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另外,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过多的信息可能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影响驾驶安全。通过关联投屏习惯和车辆场景,系统可以根据目标用户的喜好和需求自动调整投屏内容和形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提高驾驶舒适度。 场景一:用户在驾驶过程中,想要将终端上的导航信息投屏到车机屏幕上。此时,终端与车辆的车机系统处于连接状态,用户通过终端触发投屏请求,携带投屏方式(如HDMI、无线等)以及当前请求显示的投屏内容(导航信息)。系统根据投屏方式确定目标屏幕(车机屏幕),并将导航信息映射至投屏窗口。同时,获取车辆所处的当前车辆场景(如行驶中、停车等待等),并确定用户在当前车辆场景下的投屏习惯(如优先显示导航信息)。最后,按照用户的投屏习惯对应的第一形态(如全屏显示导航信息)将投屏窗口显示于目标屏幕。 场景二:用户在停车场内,想要将终端上的音乐投屏到车机屏幕上进行播放。此时,终端与车辆的车机系统处于连接状态,用户通过终端触发投屏请求,携带投屏方式(如蓝牙、Wi-Fi等)以及当前请求显示的投屏内容(音乐播放器界面)。系统根据投屏方式确定目标屏幕(车机屏幕),并将音乐播放器界面映射至投屏窗口。同时,获取车辆所处的当前车辆场景(如停车等待),并确定用户在当前车辆场景下的投屏习惯(如优先显示音乐播放器界面)。最后,按照用户的投屏习惯对应的第一形态(如全屏显示音乐播放器界面)将投屏窗口显示于目标屏幕。 场景三:用户在车内进行视频通话,想要将终端上的视频通话画面投屏到车机屏幕上。此时,终端与车辆的车机系统处于连接状态,用户通过终端触发投屏请求,携带投屏方式(如HDMI、无线等)以及当前请求显示的投屏内容(视频通话画面)。系统根据投屏方式确定目标屏幕(车机屏幕),并将视频通话画面映射至投屏窗口。同时,获取车辆所处的当前车辆场景(如行驶中、停车等待等),并确定用户在当前车辆场景下的投屏习惯(如优先显示视频通话画面)。最后,按照用户的投屏习惯对应的第一形态(如全屏显示视频通话画面)将投屏窗口显示于目标屏幕。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车辆的投屏窗口显示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检测目标用户针对于投屏窗口的切换需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用户针对于投屏窗口的切换需求的检测过程包括以下步骤:检测目标用户对交互界面的点击操作;根据点击操作确定用户所点击的目标虚拟按钮,该按钮与投屏窗口相关联;根据目标虚拟按钮确定对应的第二形态;基于第二形态生成切换需求,以实现投屏窗口的形态切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目标用户针对于投屏窗口的切换需求,包括以下步骤D1-D3: 步骤D1,检测目标用户作用于交互界面的点击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用户与车机的屏幕界面进行交互时,系统捕获用户的控制操作。此过程可以通过触摸事件或点击事件来完成。例如,当用户在投屏窗口或其周围的区域进行点击、滑动等操作时,系统捕获到这些操作进行分析。为了判断用户是否点击了投屏窗口或与其相关的虚拟按钮,系统对点击的位置进行定位,具体可以通过分析点击事件的坐标信息来完成。例如,若用户点击的位置在投屏窗口的右上角虚拟按键,则可以判断这是一个与切换投屏窗口相关的操作。 步骤D2,响应点击操作,确定目标用户基于交互界面所点击的目标虚拟按钮,并将目标虚拟按钮对应的第二形态,其中,目标虚拟按钮为投屏窗口关联的多个虚拟按钮中的任意一个。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用户在交互界面上执行点击操作时,系统需要响应这些操作并确定用户所点击的目标虚拟按钮。这一过程涉及对用户行为的解析和识别,以确保系统能够准确地理解用户的意图。具体过程可以包括:首先,识别和捕获用户的点击操作,可以通过分析触摸事件或点击事件的参数来实现,包括点击的位置、时间戳等信息。其次,在投屏窗口中,包含多个虚拟按钮用于控制窗口的不同功能,例如最小化、最大化、默认和关闭等。系统需要根据用户点击的位置和按钮的布局,判断用户所点击的目标虚拟按钮。再次,确定用户所点击的目标虚拟按钮后,根据该按钮与对应的第二形态关联。其中,不同的按钮和功能需求,第二形态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如果用户点击的是 " 最小化 " 按钮,对应的第二形态可以为悬浮球形态;如果用户点击的是 " 最大化 " 按钮,对应的第二形态可以为全屏形态。此外,还有其他可能的第二形态,如默认形态或关闭形态等。 步骤D3,基于目标虚拟按钮对应的第二形态生成切换需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确定的第二形态,系统可以生成相应的切换需求。这可能涉及到调整窗口大小、位置、显示方式等操作。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意图,生成相应的逻辑和指令,以实现投屏窗口的形态切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目标用户针对于投屏窗口的切换需求,包括以下步骤E1-E3: 步骤E1,监测终端的屏幕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的屏幕状态可以包括横屏状态或竖屏状态。不同的屏幕状态会影响投屏窗口的展示方式和用户交互的体验。通过监测屏幕的屏幕状态,系统可以自动调整投屏窗口的形态,以适应不同的屏幕尺寸和方向。终端屏幕的分辨率也是需要监测的重要参数。系统采集当前屏幕的分辨率,以计算和调整投屏窗口的大小和位置。通过匹配终端屏幕的分辨率,投屏窗口可以在保持清晰度和合适比例的同时,适应不同尺寸的屏幕。系统同时可以监测终端屏幕的亮度设置,并根据环境光线的变化自动调整投屏窗口的亮度和对比度。 步骤E2,当屏幕状态为熄屏状态时,触发投屏窗口的锁定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系统通过监测终端屏幕的状态,判断当前屏幕是否处于熄屏状态。熄屏状态是指屏幕关闭或处于休眠模式,此时屏幕不显示任何内容;当系统识别到屏幕处于熄屏状态时,会触发投屏窗口的锁定指令,其中,锁定指令用于在终端屏幕关闭时,自动将车辆的车机屏幕投屏内容关闭或者隐藏,以实现车机屏幕与终端屏幕的一致性,避免影响车机应用的正常使用。 步骤E3,根据锁定指令确定对应的第三形态,并基于第三形态生成切换需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锁定指令可以确定与之对应的第三形态,其中,第三形态可以是悬浮球形态,也可以是另外一个特定形态,具体取决于设计需求和功能定位。例如,如果选择悬浮球形态,投屏窗口将以悬浮球图标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方或侧方,以便于用户快速访问和操作。基于确定的第三形态生成相应的切换需求,切换这些需求可能包括调整窗口大小、位置、显示方式等操作,以确保投屏窗口在熄屏状态下保持合适的形态和功能。系统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操作,生成相应的逻辑和指令,以实现投屏窗口的形态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多形态展示及切换,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操作习惯,灵活地调整投屏窗口的形态。通过检测目标用户作用于交互界面的点击操作,系统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意图,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高了交互的流畅性和友好性。通过监测终端的屏幕状态,系统可以根据屏幕的状态自动调整投屏窗口的形态,在熄屏状态下,投屏窗口可以以第三形态显示,从而节省屏幕资源,避免对其他应用或内容造成干扰。 步骤S32,获取切换需求所指示的形态,并基于交互界面将投屏窗口由第一形态切换为切换需求所指示的形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4为投屏窗口形态的示意图,投屏窗口可以包括三种形态:默认形态、全屏形态以及悬浮球形态,其中,默认形态分为竖屏模式和横屏模式。如果切换需求指示的第二形态是 " 最小化显示 " ,系统将在交互界面上将投屏窗口从第一形态切换为悬浮球形态。这个悬浮球形态的投屏窗口会被放置在交互界面的预设显示范围内。如果切换需求指示的第二形态是 " 最大化显示 " ,将在交互界面上将投屏窗口从第一形态切换为全屏形态,切换之前会获取交互界面的界面尺寸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调整投屏窗口的显示,使其完全覆盖交互界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交互界面将投屏窗口由第一形态切换为切换需求所指示的形态,包括以下步骤F1-F2: 步骤F1,若切换需求所包含的第二形态为最小化显示,则在交互界面上将投屏窗口由第一形态切换为悬浮球形态,并将悬浮球形态的投屏窗口显示于交互界面的预设显示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用户点击 " 最小化 " 虚拟按钮时,触发一个切换需求,将投屏窗口从默认的窗口形态(第一形态)切换为悬浮球形态(第二形态)。系统根据用户的操作,将投屏窗口从默认的窗口形态(例如全屏或正常大小)自动转换为悬浮球形态。这种形态转换是为了节省屏幕空间,使投屏窗口在不需要时能够最小化显示,同时保持用户对投屏内容的访问和操作能力。悬浮球的位置与默认窗口的位置是相关的。当默认窗口在屏幕上的位置发生变化时,相应的悬浮球位置也会自动调整,保持相对位置的一致性,其目的是方便用户快速找到和定位投屏窗口,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和直观性。悬浮球形态的投屏窗口会被放置在交互界面的预设显示范围内,预设显示范围可以为一个特定的区域,用于放置临时或次要的窗口或图标。当用户点击悬浮球图标,随即检查终端是否处于锁屏状态。如果是锁屏状态,触发一个解锁操作,将窗口放大并恢复成默认的窗口形态(第一形态)。此外,悬浮球可以拖动,且其可拖动区域与默认窗口的可拖动区域保持一致。 步骤F2,若切换需求所包含的第二形态为最大化显示,则获取交互界面的界面尺寸参数,并按照界面尺寸参数将投屏窗口显示于交互界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用户点击 " 最大化 " 按钮时,触发一个切换需求,将投屏窗口从默认的窗口形态(第一形态)切换为全屏形态(第二形态)。为了实现全屏形式的展示,首先需要获取交互界面的界面尺寸参数,这些参数可以包括屏幕的宽度、高度、分辨率等,用于确定投屏窗口在全屏状态下的大小和位置。根据界面尺寸参数相应地调整投屏窗口的大小和位置。若终端内容原本是竖屏显示的,则将内容居中展示,以充分利用竖直方向的屏幕空间。若终端内容原本是横屏显示的,确保内容铺满整个屏幕,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自动化的形态切换,用户可以快速地在不同形态间切换,无需手动调整窗口大小或位置。这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和效率。最小化显示形态(如悬浮球形态)允许用户在不使用投屏功能时节省屏幕资源,避免对其他应用或内容造成干扰。在最大化显示形态下,投屏内容占据整个屏幕,防止其他应用的干扰或误操作,提高使用安全性。通过灵活的形态切换,系统能够更好地响应用户的操作和需求。这种交互方式使用户能够更加自然地与投屏功能进行交互,提高交互的流畅性和友好性。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车辆的投屏窗口显示装置,如图5所示,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51,用于若终端与车辆的车机系统处于连接状态,则获取目标用户基于终端触发的投屏请求,其中,投屏请求携带投屏方式以及终端当前请求显示的投屏内容; 确定模块52,用于基于投屏方式确定终端当前进行投屏的目标屏幕,并将投屏内容映射至目标屏幕的投屏窗口; 第二获取模块53,用于获取车辆所处的当前车辆场景,并确定目标用户在当前车辆场景下的投屏习惯; 显示模块54,用于按照投屏习惯对应的第一形态将投屏窗口显示于目标屏幕。 在本申请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52,用于若投屏方式为第一方式,则获取终端传输的第一屏幕标识,并将第一屏幕标识对应的屏幕确定为目标屏幕;若投屏方式为第二方式,则将车机系统关联的所有屏幕确定为目标屏幕;若投屏方式为第三方式,则获取终端传输的第二屏幕标识以及车机系统当前用于投屏的候选屏幕,利用第二屏幕标识对应的屏幕替换候选屏幕,并将第二屏幕标识对应的屏幕确定为目标屏幕。 在本申请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获取模块53,用于获取历史车辆场景集合,其中,历史车辆场景集合包括多个历史车辆场景以及目标用户在每个历史车辆场景下的历史投屏习惯;从历史车辆场景集合中获取车辆场景相匹配的目标车辆场景,以及目标车辆场景对应的目标投屏习惯;若存在多个目标投屏习惯,则对目标投屏习惯进行优先级排列,将优先级最高的目标投屏习惯作为目标用户在当前车辆场景下的投屏习惯。 在本申请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装置还包括:切换模块,用于检测目标用户针对于投屏窗口的切换需求;获取切换需求所指示的形态,并基于目标屏幕将投屏窗口由第一形态切换为切换需求所指示的形态。 在本申请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切换模块,用于检测目标用户作用于目标屏幕的点击操作;响应点击操作,确定目标用户基于目标屏幕所点击的目标虚拟按钮,并将目标虚拟按钮对应的第二形态,其中,目标虚拟按钮为投屏窗口关联的多个虚拟按钮中的任意一个;基于目标虚拟按钮对应的第二形态生成切换需求。 在本申请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切换模块,用于若切换需求所包含的第二形态为最小化显示,则在目标屏幕上将投屏窗口由第一形态切换为悬浮球形态,并将悬浮球形态的投屏窗口显示于目标屏幕的预设显示范围;若切换需求所包含的第二形态为最大化显示,则获取目标屏幕的界面尺寸参数,并按照界面尺寸参数将投屏窗口显示于目标屏幕。 在本申请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切换模块,用于监测终端的屏幕状态;当屏幕状态为熄屏状态时,触发投屏窗口的锁定指令;根据锁定指令确定对应的第三形态,并基于第三形态生成切换需求。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存储器20,以及用于连接各部件的接口,包括高速接口和低速接口。各个部件利用不同的总线互相通信连接,并且可以被安装在公共主板上或者根据需要以其它方式安装。处理器可以对在计算机设备内执行的指令进行处理,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中或者存储器上以在外部输入/输出装置(诸如,耦合至接口的显示设备)上显示GUI的图形信息的指令。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需要,可以将多个处理器和/或多条总线与多个存储器和多个存储器一起使用。同样,可以连接多个计算机设备,各个设备提供部分必要的操作(例如,作为服务器阵列、一组刀片式服务器、或者多处理器系统)。 处理器1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或其组合。其中,处理器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或其组合。上述可编程逻辑器件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通用阵列逻辑或其任意组合。 其中,存储器20存储有可由至少一个处理器10执行的指令,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10执行实现上述实施例示出的方法。 存储器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一种小程序落地页的展现的计算机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瞬时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瞬时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存储器20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计算机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存储器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快闪存储器,硬盘或固态硬盘;存储器20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该计算机设备还包括通信接口30,用于该计算机设备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在硬件、固件中实现,或者被实现为可记录在存储介质,或者被实现通过网络下载的原始存储在远程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并将被存储在本地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代码,从而在此描述的方法可被存储在使用通用计算机、专用处理器或者可编程或专用硬件的存储介质上的这样的软件处理。其中,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随机存储记忆体、快闪存储器、硬盘或固态硬盘等;进一步地,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可以理解,计算机、处理器、微处理器控制器或可编程硬件包括可存储或接收软件或计算机代码的存储组件,当软件或计算机代码被计算机、处理器或硬件访问且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示出的方法。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一种基于车辆的投屏窗口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展开 >
    说明书附图
    >
    交易服务流程
    >

    挑选中意的板块

    ----

    客服确认选择专利的交易信息和价格并支付相应款项

    办理转让材料

    ----

    协助双方准备相应的材料

    签订协议

    ----

    协助卖家签订协议

    办理备案手续

    ----

    买卖双方达成一致后

    交易完成

    ----

    交易完成可投入使用

    过户资料 & 安全保障 & 承诺信息
    >

    过户资料

    买卖双方需提供的资料
    公司 个人
    买家 企业营业执照
    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
    身份证
    卖家 企业营业执照
    专利证书原件
    身份证
    专利证书原件
    网站提供 过户后您将获得
    专利代理委托书
    专利权转让协议
    办理文件副本请求书
    发明人变更声明
    专利证书
    手续合格通知书
    专利登记薄副本

    安全保障

    承诺信息

    我方拟转让所持标的项目,通过中国汽车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公开披露项目信息和组织交易活动,依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原则作如下承诺:

    1、本次项目交易是我方真实意思表示,项目标的权属清晰,除已披露的事项外,我方对该项目拥有完全的处置权且不存在法律法规禁止或限制交易的情形;
    2、本项目标的中所涉及的处置行为已履行了相应程序,经过有效的内部决策,并获得相应批准;交易标的涉及共有或交易标的上设置有他项权利,已获得相关权利 人同意的有效文件。
    3、我方所提交的信息发布申请及相关材料真实、完整、准确、合法、有效,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我方同意平台按上述材料内容发布披露信息, 并对披露内容和上述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合法性、有效性承担法律责任;
    4、我方在交易过程中自愿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平台相关交易规则及规定,恪守信息发布公告约定,按照相关要求履行我方义务;
    5、我方已认真考虑本次项目交易行为可能导致的企业经营、行业、市场、政策以及其他不可预计的各项风险因素,愿意自行承担可能存在的一切交易风险;
    6、我方在平台所组织交易期间将不通过其他渠道对标的项目进行交易;
    7、我方将按照平台收费办法及相关交易文件的约定及时、足额支付相关费用,不因与受让方争议或合同解除、终止等原因拒绝、拖延、减少交纳或主张退还相关费用。